公告
聊城開發區信息港(http://www.angimorganauthor.com/)服務大家,歡迎分享傳播!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!將為您信息免費推廣,現在免費注冊會員,即可免費發布各類信息。
關閉
免費發布信息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聊城開發區新聞資訊 » 百科人文 » 正文

聊城傅斯年紀念館

發布時間:2017-01-21 17:07:00
核心提示:  聊城傅斯年紀念館位于聊城,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,居魯西,臨河南、河北,位于華東、華北、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。南
   聊城傅斯年紀念館位于聊城,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,居魯西,臨河南、河北,位于華東、華北、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。南北直距138公里,東西直距114公里。轄東昌府區、開發區信息港Lckfq.cn 編輯人員獲悉 臨清市和冠縣、莘縣、陽谷、東阿、茌平、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,下轄126個鄉(鎮、辦事處),6596個行政村(居委會)。
  
  傅斯年(1896.3.26-1950.12.20)初字夢簪,字孟真,山東聊城人。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第七世孫,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史學家。六歲入私塾,十歲入東昌府立小學堂,十一歲讀完《十三經》。
  
  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。
  
 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,1916年升入本科國文門,曾著《文學革新申義》響應胡適的《文學改良芻議》,提倡白話文。
  
  1918年與同學羅家倫、毛準等組織新潮社,編輯《新潮》月刊。
  
  1919年“五四”運動期間,為學生領袖之一。
  
  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,先入英國愛丁堡大學,后轉入倫敦大學,研究實驗心理學、物理、化學和高等數學。
  
  1923年入柏林大學哲學院,學習比較語言學等。
  
  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,1927年任該校教授,文學院長,兼任中國文學和史學兩系主任,同年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,任所長。
  
 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,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。同年底歷史語言所成立,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。
  
 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,講授“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”及“中國古代文學史”。其間先后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,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,國民參政會參政員,中央研究院總干事,政治協商會議委員,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。
  
  1945年4月,毛主席提出的把各黨派和無黨派的代表人物團結在一起,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民主人士的擁護和響應,同年7月,傅斯年,褚輔成、黃炎培等6人以民主人士身份到延安與毛澤東、周恩來、王若飛等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會談。
  
 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  
  1949年任臺灣大學校長。
  
  史語所只經半年籌備,立刻成軍。當時共有歷史、語言及考古三組,分別聘請陳寅恪、趙元任及李濟為主任。傅斯年主持史語所后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籌備安陽殷虛的考古發掘。他提出:“古學知識,不僅在于文字,無文字之器物,亦是研究要件。”
 
 
[ 新聞資訊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同類圖片新聞
 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 
聊城傅斯年紀念館版權與免責聲明
聊城開發區推薦圖文
最新分類信息
 
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方式 | 使用協議 | 版權隱私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積分換禮 | 網站留言 | RSS訂閱| 站點地圖
 
H精品导航